中油考慮收購美國頁岩氣資產?成為台美關稅談判的代罪羔羊?
發佈: People
Ι
2025-07-13
Ι
瀏覽: 1718

圖攝自網路
文/黄世澤
台美對等關稅談判進展備受關注,雙方談判團隊第三輪實體會面結束,負責台美談判的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表示;希望在8月1日的期限前完成協議,屆時會有最終結果。預料收購美國頁岩氣製造生產設備是達成協議的重點之一!經濟部已指示中油公司進行評估, 但中油基層人員卻有不同的意見!
據外媒報導,台灣中油將加入收購美國天然氣資產的亞洲企業行列。在美國建造更多液化天然氣工廠以擴大出口能力之際,取得美國天然氣公司之股份,可擴大天然氣的供應機會。
面對民進黨政府將關稅政策與擴大進口美國能源兩事掛鉤以增加談判籌碼,中油高層只能奉命行事,但基層的員工、甚至11-14等非主管職人員卻有不同的聲音!他們在內部Line群組內部重批高層為了保官位,犧牲中油員工。
台灣中油擬收購美國頁岩氣製造資產一案,從經濟與地緣政治兩方面來看是「弊多於利」,目前購買天然氣或是開採設備都是成本偏高,而且是長期性;若不是從國家的「戰略」角度思考,對中油的財務是重大負擔!
收購美國頁岩氣公司與中東地區購買天然氣價格比較,運輸費用貴100美元/噸。美國頁岩氣雖產量豐富,但成本結構(例如液化、運輸、碼頭設施、勞動力)上升,加上 ESG 要求與環保規範趨嚴,使得開採成本逐年提高。若中油購買的是中游(液化設備、管線)或上游(鑽井權益)資產,短期內需要付出大量資本支出(CapEx),回收期拉長,以中油現在的負債比例高達92%,執政黨若不能比照台電編列預算補助,中油有能力購買美國天然開採設備嗎?
天然氣出口必須先經過液化 (LNG),若中油購買液化設施部分股權,也可能只是「共攤成本」,並不等於取得便宜氣源。
近年 LNG 價格暴漲暴跌(2022年每百萬BTU一度超過60美元,2024年初已回落至10美元以下),若中油是高點買進資產,當然是「買貴了」,而且資產價值也會隨能源週期劇烈變動。
中油投資美國天然氣恐將成「無底洞」,中油到去年止已連續虧損五年,他們認為虧損是因為配合政府穩定物價政策,吸收油氣價格漲幅所致,曾多次反映希望政府能取消亞鄰最低價機制。另外,今年初,中油董事長方振仁持續向經濟部爭取增資或補貼,以優化財報,經濟部視而不知,在負債比92%的情況下,中油如何籌措資金投資美國油氣資產?
中油並未說明將投資哪些頁岩油氣礦區,不過,擔心的是中油被逼著去投資阿拉斯加的天然氣管線, 由於途經環境敏感地帶,環保團體及民主黨長期以來都持反對立場,投資風險極高,有可能成為中油投資的無底洞!
民進黨政府的考量可能是美國對台軍售、關稅、科技出口等項目之施壓手段強硬,擴大購買美能源產品換取政治讓步或談判空間,但中油就成了犧牲品,這就是基層員工鳴不平之處。